▲李沐蕓(中)在雅昌藝術中心策展“正觀·反觀”。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深圳新聞網(wǎng)2025年8月17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林冬雯 實習生 黃子欣)2014年初,還在廣州美術學院就讀的李沐蕓與同學來深圳參觀第八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連續(xù)四天的講座,那些關于紙張肌理、版式風格、文字意義的討論和深圳這座城市獨有的設計氛圍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場始于藝術展的邂逅,成為她選擇深圳的重要契機。
就在這年11月,在廣州長大的李沐蕓拖著行李箱告別熟悉的街道,來到深圳工作。
七年筑基
煉成全能型策展人
雅昌文化集團素有“藝術界黃埔軍?!泵雷u,是眾多藝術學子的就業(yè)首選地之一,也是李沐蕓來到深圳的第一站。
入職雅昌不到一個月,李沐蕓便被推上了深圳文博會“前線”,一邊負責部分展覽策劃的精細打磨,一邊負責接待嘉賓。初入職場的她在連軸轉的節(jié)奏里,完成了職業(yè)生涯的第一次蛻變。
兩年時光如白駒過隙,2016年,她已是文博會雅昌藝術館分會場主展覽的核心負責人之一,并參與了“藝海之粟·華耀百年”紀念劉海粟誕辰120周年藝術展的策劃工作。這次展覽規(guī)劃的展品豐富,雅昌向中華藝術宮及劉海粟美術館借展了共50余件劉海粟的國畫和油畫原作,以及100余件文獻作品。
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大師原作,李沐蕓心中冒出一個念頭:如何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讓深圳市民讀懂這些藝術作品背后的美學密碼。其間,繁雜的展覽事務填滿了她的日程表,對接場館、協(xié)調展品、確認流程,深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飯。她一頭扎進資料的海洋,從圖書館古籍區(qū)的犄角旮旯,到舊書網(wǎng)的海量資料,一點點拼湊出劉海粟的藝術軌跡,最終整理出一份精準翔實的藝術年表。
“即使做過劉海粟相關的郵票冊,但想要讓展覽‘活’起來,仍需把大師的生平消化透徹,再和設計師一起用空間語言講好這段歷史。”李沐蕓回憶,那段日子,她既要用專業(yè)嚴謹?shù)奈墓P撰寫展覽前言與分區(qū)說明,又要挖掘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讓無聲的展品變成有溫度的敘述。
▲李沐蕓在“游園逸境”展覽現(xiàn)場做講解。
扎根寶安
開啟藝術創(chuàng)業(yè)之路
為了追尋更靈活、更具實驗性的展覽形態(tài),2020年,李沐蕓創(chuàng)立綜合型藝術創(chuàng)意機構——造云社文化公司。他們接手的首個重要項目,是位于寶安沙井片區(qū)的至美術館。這座遠離市中心的場館,驅車前往至少需要一個小時。
經過多次協(xié)商,他們與園區(qū)創(chuàng)始人決定,合作推出名為“生活頌·藝術沙井”的展覽項目。
為了讀懂這片土地,李沐蕓走進沙井蠔業(yè)產業(yè)園,傾聽那些與“蠔”相關的老故事;又專程拜訪壆崗村老村長,聽老人對著滿屋的老物件娓娓道來。在調研中,李沐蕓認識到,至美術館所處的沙井片區(qū)有著區(qū)位上的特殊性,這里保存著深圳豐富的歷史文化記憶。
這場合作成為彼此合作的開端。2022年,造云社與至美術館正式開啟長期展覽服務合作。對李沐蕓和她的團隊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從零開始的遠征——既要破解偏遠區(qū)域的引流難題,又要在近乎空白的市場里,打造一個具有藝術吸引力的空間。
前期對地理歷史的梳理只是基礎,李沐蕓隨即與團隊伙伴展開了更深入的調研。最終,大家明確了至美術館的定位——以推動藝術文化全球化與多元化為目標,專注挖掘未來藝壇的潛力新星,主打青年藝術家展覽,同時定期開展公益性美育活動。
“用藝術重塑人們對空間的感知,將傳統(tǒng)的看展體驗,升級為‘城市短途藝術之旅’。藝術不該只是視覺的盛宴,更該是一場身心的療愈?!崩钽迨|的話語里,藏著對藝術最本真的期待。
李沐蕓
必拘小節(jié)
用藝術展現(xiàn)女性美
自從接手至美術館策展工作以來,李沐蕓已策劃了不下二十場展覽。一直以來,她希望能為優(yōu)秀的女性藝術家開辟一片發(fā)聲之地。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去年7月,她策劃了《月地云階——九位女性藝術家的視覺時空》展覽。她解釋道,月亮一直在文化中承載著女性的意象,而“月地云階”,則象征著女性藝術家在藝術時空中創(chuàng)造的美好境界。
開展前幾周,深夜的美術館總是亮著幾盞燈。李沐蕓蹲在展廳的角落,與團隊成員一起討論作品的擺放位置。每一次的細節(jié)調整,都是對藝術最真誠的敬意與追求。
為了讓觀眾一進入美術館就能感受到飄逸的流動感,他們在場館入口處放置了胡明曦《房間》沉浸式裝置,讓綠色的歐根紗從樓上垂到一樓地板,走上階梯,就能看到一扇虛擬的窗,藝術家選擇在樓梯上擺放一件作品,邀請觀眾回到自己“最初的宇宙”。展覽現(xiàn)場采用了大量的夢幻紫墻面,搭配作家柔美浪漫的色彩和筆觸,體現(xiàn)出柔和的美感。展覽在社交平臺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許多人自發(fā)前往打卡。
李沐蕓深信,女性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力量將被更多人看到。她表示:“我希望支持和伴隨女性藝術家一路成長,每年甄選優(yōu)秀的青年女性藝術家,通過舉辦系列展覽,為她們的藝術之路賦能?!?/p>
世界喧囂紛擾,人們需要一處心靈的棲息之地,而美術館正是這樣的一個所在。李沐蕓認為,展覽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展示過程,更是一次藝術與空間的深度對話。在她看來,要完成一場成功的展覽,需要在美術館的空間中走上數(shù)百圈,反復調整,叮囑細節(jié),精益求精。
在這個美學的試驗場,每一次開展都意味著一場精神旅行的開始。觀眾在精致的布展中游弋,在藝術作品中徜徉,花費一段時光,在其中獲得美的享受與心靈的啟迪。
“我希望助力深圳城市公共文化建設,用心‘至造’具有學術價值和品牌影響力的深圳品牌展覽活動。”李沐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