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福田紅樹林生態(tài)公園的黑臉噪鹛。 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生物多樣性友好路燈上的人工鳥巢成為鵲鴝的“新家”。 受訪單位供圖
深圳新聞網2025年8月15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傍晚時分,福田紅樹林生態(tài)公園燈光感應系統(tǒng)依次亮起。不同于常見的冷白光,這里的光線呈現出柔和的琥珀色——這是國內首批專為減少光污染、保護昆蟲和鳥類而設計的“生物多樣性友好路燈”。
在第三個全國生態(tài)日來臨之際,深晚記者實地走訪發(fā)現,該公園現已布設100套這種路燈,其中40套還集成了為洞巢鳥設計的繁殖巢箱。這些繁殖巢箱是為大山雀和鵲鴝量身定制的“新家”。
據福田紅樹林生態(tài)公園工作人員介紹,2020年春天,公園保育人員戎燦中巡園時,發(fā)現有一只大山雀銜著干草,飛進了路燈通風口。他意識到,這個小精靈有可能在路燈內筑巢。作為次級洞巢鳥,大山雀并不擅長直接在樹上筑巢繁殖,而需要依賴天然樹洞或者石洞,因此人工筑巢箱很容易吸引它們,路燈、電線桿和郵箱都有可能被它們用來營巢。
戎燦中隨即與紅樹林基金會(MCF)志愿者對全公園190個路燈進行檢查,共發(fā)現了14巢大山雀。此后,每年大山雀繁殖季到來之際,公園都會開展路燈調查,并記錄一系列的繁殖參數。經過持續(xù)觀察和分析發(fā)現,路燈內部結構導致鳥巢易掉落,繁殖率偏低,且存在用電安全隱患。
“既然大山雀偏愛路燈,我們何不為它們設計一個安全舒適的家呢?!比譅N中和同事們從2023年開始,通過文獻查閱和實地研究,設計出“生物多樣性友好路燈”,并逐年進行更替和試驗。
戎燦中告訴記者,此次布設的路燈,燈柱內部安裝了具備動態(tài)拍攝功能的星光級攝像頭,通過手機即可實現“一鍵查巢”。這些路燈在滿足人類照明需求的前提下,采用光環(huán)境友好的琥珀色溫,有效減少了對天空和地面植被的光污染;巢箱與燈體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拆卸組合,實現科學布設。同時,特定波長的燈光設計也減少了對昆蟲、尤其是螢火蟲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