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用有溫度的教育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
光明中學14年堅持傳統(tǒng)家訪,并結合新技術做好家校共育
光明中學羅灼(右一)、雷天紅(右二)老師到學生家中家訪。
寶安日報2019年1月15日訊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家校溝通手段、形式多樣化,傳統(tǒng)家校溝通手段——家訪,正在被一些學校擯棄。
然而,光明區(qū)光明中學14年來,每年堅持安排一個月時間,集中開展家訪活動。老師們走進學生家里,與家長、學生面對面坦誠交流,解答家庭教育方面的疑惑。這種有溫度的家校溝通方式,讓光明中學嘗到了“甜頭”,家長愈發(fā)成為學校教育的好幫手。與此同時,光明中學不斷應用新技術,形成了富有層次、立體化的家校溝通新局面。全力做好家校共育,隨之而來的是中、高考成績和社會美譽度的飆升。
堅持面對面溝通
了解學生成長背景解決德育難題
據介紹,開展家訪活動,是光明中學踐行“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德育理念的重要抓手。校方告訴記者,俗話說“見面三分親”,見面后傳遞出的信息和情感,遠遠超過僅用科技手段交流溝通傳遞出的信息和情感。通過家訪,老師們面對面跟家長、學生交流,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成長背景。而學生德育方面的難題,往往跟他的成長背景相關聯(lián)。掌握了相關情況,家校雙方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光明中學14年來依然堅持開展家訪活動。去年11月,光明中學教師全員出動,走進各個社區(qū),到學生家里進行家訪。期間,他們一共走訪了588個家庭。他們對家長提出的家庭教育問題現(xiàn)場作答,有針對性地指導家長走出家庭教育誤區(qū),并把家長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帶回學校,由校方歸納后一起想方設法解決。
比如說,一些家長擔心孩子挪用伙食費,希望通過轉賬的方式,由家長直接將伙食費充值進孩子飯卡。目前,光明中學正在積極與有關方面溝通,爭取進一步拓展飯卡功能。
應用新技術手段
逐步形成立體家校溝通新局面
除了堅持傳統(tǒng)家訪外,光明中學還開通了“家長學堂”APP,定期更新APP平臺上內容,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務。每一位新生家長都要在這款APP上答題,了解基本的育人觀念。同時,光明中學針對初中物理、數(shù)學學科,率先引進“微博士”作業(yè)平臺。孩子做完作業(yè)以后,家長只要掃一掃就能把作業(yè)傳到平臺,平臺會有人在線批改,第二天一早家長即可在平臺上了解孩子作業(yè)完成情況。
通過傳統(tǒng)家訪與新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光明中學已經逐步形成了立體化的家校溝通新局面。家長們從中切身感受到校方的態(tài)度和溫度,雙方溝通更加緊密。如今,家長們更加熱衷參與到學校育人工作中,每次學校開展大型活動,家長們都踴躍參加,成了校方的好幫手。以該校九年級的延時課為例,家長們義務到班級里看班,緩解老師工作壓力,讓老師能充分利用時間輔導孩子。
記者了解到,光明中學正在實施“家庭教育進社區(qū)”項目,組建了一支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團精心準備了十幾堂家庭教育講座,他們將以社區(qū)為單位開展活動,向社區(qū)居民、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務?!拔覀兘Y合寒假特點,在活動中會提醒居民、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孩子以及要注意哪些安全方面的問題?!毙7秸f。(記者 龍冠斌 通訊員 潘寶嬌/文 記者 盧正輝/圖)